近日,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探索能源清 洁化、产业绿色化、资源循环化的协同创新路径,促进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。全市不再新建燃煤集中供热站,原则上不再新建燃气供热站。大力推进地热能供热项目建设,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优先采用地热能供热。到2026年,全市新增地热能供暖面积1600万平方米。
《方案》提出,推进能耗“双控”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转变,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,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 有序替代化石能源,持续优化能源结构,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有序推进西安热电有限公司、大唐灞桥热电厂部分燃煤机组的关停任务。到2026年,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 30%以上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%以上。
在推动清洁能源供热方面,因地制宜,建立以地热能、污水能、空气能、生物质能等多能互补、分布式供热为支撑的清洁用能保障体系。全市不再新建燃煤集中供热站,原则上不再新建燃气供热站。新建居民住宅、商业综合体等必须使用清洁化能源取暖。大力推进地热能供热项目建设,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优先采用地热能供热。因地制宜,安全合理开发浅层地热能供热,鼓励开发中深层地热能供热。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水(污水)厂周 边地区,以及再生水(污水)主干管网沿线3公里范围内,优先采用再生水(污水)源热泵系统供暖。到2026年,全市新增地热能供暖面积 1600 万平方米。
《方案》提出总体目标,到2026年,形成一套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管理机制、模式路径和政策举措,构建“4+3+3+6”减污降碳协同创新“西安模式”,即开展能源、交通、工业、环境治理4个领域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,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金融政策,提升市级层面试点工作机制创新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建、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编制、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监测核算、固定污染源排放量全口径核算、协同管理创新6种减污降 碳协同管理和创新能力。投资约262亿元, 推进66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重点项目建设,确保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%以上,单位GDP能耗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省上下达目标。
来源:地热加